体育场看台建筑设计要点分析探讨 Summary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体育运动热潮兴起,作为基础硬件的体育建筑与设施也越来越普及。本文分析探讨了体育场馆中看台设计的一些要点和难点,旨在研究一种合理可行、有步骤、易于掌握、普遍适用以及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看台设计方法。关键词;体育建筑;看台设计;视线设计;看台防护措施随着人们对体育赛事的需求以及经济技术的发展,体育场看台从简单的水泥台阶演变为今日的多层复合观赏空间。看台作为一个供人员观赏的空间,其最本质的要求是观赏效果及安全保障。因此我们在设计时牢记这两个基本点,既要提高看台的观赏性,又要保证其安全性。1 看台的类型1.1看台的功能及设计重点.看台主要是供观众观看比赛所用,小型的室外看台还兼具交流、观景之用。体育场看台设计的重点问题包括观众视线、看台疏散、安全防护等方面,设计时要重点考虑这些关键问题,并提出合理措施。1.2看台的类型及选用根据看台最前排所在的高度可以分为首排落地式看台及首排抬起式看台,如图一。(图一)首排落地式看台的特点在于第一排落地或与地面垂直距离较近,看台布局时可以距离比赛场地更近,观众可以与场内建立交流,适合各种类型的比赛及活动;观众可直接沿看台的纵向走道通至场地区地面,有利于人员疏散;由于最前排台阶落地,看台的总体高度降低,看台视线受前排影响程度降低,看台俯视角可以减小,看台坡度可以更缓,非常适用于结合地形顺坡而建的看台,此外还适用于大型体育场的底层看台。大型体育场座位数量较大,为了在合理视距范围内多设座位,底层看台落地设置可减少看台前端与赛场边缘的距离。首排抬起式看台的特点在于看台底部作为配套用房,观众区与比赛场地隔开,避免干扰比赛;从最前排起,台阶就具有一定的高度,在看台上所有的座位均能看到赛场上全部运动员,观赏视野好;在看台下部的配套用房内,工作人员.可直接透过窗户观察比赛场地内的情况,对赛事管理、赛事技术工作及场地安保工作十分有利。根据看台的坐席情形可分为坐式看台和站式看台。站式看台多见于欧洲的足球赛场中,因足球联赛的场次级别不同,观赛人数差别较大,站式看台可在决赛中容纳更多的观众。出于视线影响、安全、管理等方面因素考虑,国内体育场看台设计适宜采用坐式类型。根据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固定(永久性)看台和活动看台(临时性)。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成品活动看台,可机械辅助控制展开及收起,根据观众的人数启用。活动看台还适用于多种体育运动组合的场地,在占地较大的体育运动比赛时收起看台以获得充足的比赛空间。根据看台的坐席规模可以分为单层式看台、多层(叠合)式看台。多层(叠合)式看台可以利用上下层看台之间的空间布置贵宾包厢。多层(叠合)式看台构造复杂、造价高,上层看台高度大并且较陡,易产生眩晕感,仅适用于大型体育场或单侧布置看台的中型体育场。1.3看台的布局看台一般围绕运动场地布局,可根据规模及布置形式分为单侧布局、双侧布局、U型布局、环形布局。单侧布局即在运动场地长轴方向的一侧布置,为避免阳光照射影响,一般布置在西侧;双侧布局,即在体育场长轴方向的两侧布置,看台坐席占据较好是视野位置;U型布局,即在体育场长轴方向的两侧及短轴方向的一侧布置,空余的一侧可用来设置大屏幕;环形布局,即围绕体育场四周布置,多呈“碗式”造型。2.规模及尺度.2.1看台规模依据体育场的等级确定。首先根据体育场馆的功能定位确定其建筑等级,体育建筑分为特级(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及世界级比赛主场)、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四个等级。体育场馆的规模与体育建筑等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据体育建筑等级以及工程项目的具体需求进一步确定规模。体育场馆规模分级如下表所示:体育场(馆)规模分级等级观众席容量(座)等级观众席容量(座)体育场体育馆体育场体育馆特大型60000以上10000以上中型20000~400003000~6000大型40000~600006000~10000小型20000以下3000以下2.2尺度确定首先确定最前排台阶距比赛场地边缘的水平距离,以最常见的田径场为例,考虑比赛场地的缓冲距离、广告位布设空间以及赛时工作人员交通和必要的活动距离,一般情况下,取看台最前排至田径场跑道边缘6~12米为宜。取最前排台阶长度为L(对于环形看台为周长)。将纵向走道宽度、疏散出口宽度、座椅左右间距等分摊之后,每座平均宽度根据工程实例约为0.6米,则首排座位数量为L/0.6,然后根据看台总体规模数量确定排数(环形看台每.排座位数量会比前排增加若干,计算时予以考虑),再根据所选用的前后排距,进而确定看台平面尺寸。看台的高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首排相对于运动场地地面升起的高度;二是相邻两排之间的平均高差。首排升起的高度主要取决于下部是否有通行要求,当有通行要求时,通道净高不少于2米,则首排台阶踏面距离体育场地地面的高度为:≥2米+横梁高度。例如: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米博体育,柱跨7~8米,梁高600mm,则首排升高2.7米比较适宜。前后排的高差可在350~550mm之间取值,选取高差时,注意前后排距是否满足纵向走道内上下步行台阶布设。排数不多时,可取相同高差以简化构造;排数较多时,后排的高差宜逐渐升高,以达到更好的视线.座位设计座位设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座椅形式、前后排距、前后排高差。看台上适合舒适的座椅顶面高度一般为400~450mm。3.1座椅的形式分为有靠背和无靠背(包括条凳)两种形式,按照安装方式有台阶前部踏面安装、台阶后部踏面安装、台阶壁挂安装,如图二。(图二).采用同等品质座椅的情况下,这三种安装方式造价由高到低依次为:台阶后部踏面安装、台阶壁挂安装、台阶前部踏面安装。台阶后部踏面安装座椅有固定式和折叠式两种,一般在台阶高度较低时采用。折叠式座椅的优点是可拓展座椅前的走道宽度,行走及疏散更为方便,不使用时坐板折叠收起,不易积水、积灰。缺点是座椅支架在踏面安装,台阶踏面清洁比较麻烦,易积累污垢;台阶前部踏面安装座椅是在台阶踏面前部安装,一般直接钉在地面上或采用简易支架。台阶高度在370~400mm时适宜采用。这种座椅形式与另外两种最大的区别在于:每一级台阶踏面前部安装前一排的座椅,踏面后部为本排的通道,因此每一排座椅两侧与纵向走道台阶连通处必须留有一定的宽度(一般是一股人流的宽度,即600mm),便于观众行走至纵向走道,如图三。 (图三)因此,台阶利用率有所降低,并且在每排纵向走道处,相邻两级台阶间没有任 何遮挡措施,安全性降低。解决措施是将纵向走道内的小台阶向后平移,吃进 看台台阶里,如图四。 . (图 四) 不过这种措施打断了看台台阶的三角形截面,导致看台结构横梁下降影响下部 空间净高,采用时应当注意。台阶前部踏面安装座椅造价最经济,安装最简单 便捷,因此实际应用更为广泛。 台阶壁挂安装座椅,安装在后一排台阶的踢面上,要求台阶有一定的高度, 一般在400mm 以上具备安装条件。壁挂式座椅同样分为固定式和折叠式,特点 与台阶后部踏面安装座椅类似。相较于另外两种安装形式,壁挂安装座椅几乎 不存在积累污垢的问题,清洁最为方便。壁挂式座椅均置于台阶后部,因此每 排座椅可布置到纵向走道台阶边缘处,台阶利用率高。如下图五。 . (图 五) 但从卫生清洁的角度来讲,座椅越少在踏面安装,台阶就越容易清洁,因此踢 面安装(壁挂式)更合适。 3.2 前后排距 前后排距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座椅,观众席尺寸如下图所示: 观众席最小尺寸(m) 规格 无背条 凳 无背方 凳 座宽 0.42 0.45 排距 0.72 0.75 确定座椅之后可进一步确定排距。值得注意的是,看台台阶是多排排列,除了 首末排及邻横向走道的排除外,台阶净尺寸不会受构造层次影响。 . 3.3 确定座椅形式及排距之后,结合座椅安装要求及纵向走道内相邻排间 小台阶布设等要求,基本可以将前后排高差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此时高 差的确定主要取决于视线. 视线设计 视线设计贯穿看台设计的方案阶段和技术阶段,要在多个不同的设计节点 进行视线的分析、验证及调整,以求在符合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视 觉效果。看台视线受看台座位的方位、看台与运动场地的距离、看台排距、看 台升高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看台视线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是动态的设 计分析过程,要随各种影响因素调整、优化。 4.1 视线设计的方法有:逐排计算法、折线计算法、任意阶计算法、绘图 法。其中绘图法最为简便直观,并且可以避免计算错误带来的系统性麻烦,因 此可作为方案设计阶段的首选设计方法以及视线分析时的表达方法。如图六。 (图六) . 视点的高度及位置因体育项目类型不同而异,一般取比赛场地边缘地面位 置的最不利点进行设计分析,人眼坐视高度按照平均高度h=1150mm。 4.2 根据前述章节所确定的看台前沿距运动场地的水平距离、前后排距、 看台升高差等因素,绘制出看台轮廓线。为保证视线设计的准确性,应根据安 装座椅的形式来确定人眼位置,如图七。 (图七) 视线升高差C 值为人眼与后一排视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控制视线升高差的 目的在于保证后排人员的视线不被前排人员的头部遮挡。C 值控制在6cm~12cm 之间,C 值6cm 时为最基本的视线要求,看台设计时所有座位均要保证;C 值 12cm 时可达到较佳的视线效果,适用于观看标准较高的座位,如主席台、贵宾 区、评论区等,以及前后排数较少的情况下。 实际工程案例中,有时为减少前排头部遮挡,采取前后排座椅错开布置的 形式,此种方式在视点集中的报告厅里采用比较合适,但在视点分散的体育场 内,效果甚微,因为观众大部分时间看的不是正前方,而是随着赛事节奏,不 停地观看左前方或是右前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观看比赛的时候,多数观众出 于遮阳或是对球队的支持都会带上帽子,而帽檐极易对后排视线造成遮挡。因 此,工程设计时在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增大视线升高差,以确保更好的视 . 线效果。但应当注意的是,为了符合给定的C 值,会导致看台后部很高,看台 坡度过于陡峭,影响行走的安全并产生眩晕感。设计时看台俯视角不宜超过30 度。 视线设计时还应当注意看台前部的通道、护栏是否遮挡视线,看台疏散口 顶部的栏杆是否遮挡视线,如图八、图九。 (图八) (图九) 验证的方法为剖面分析法,即将所有不同部位的均做出剖面并进行视线分析。 对于影响视线的防护栏杆在满足防护强度及防护构造形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 杆件尺寸小、杆件布置稀疏的形式,或采用透明可视防护栏板,以降低对视线 疏散设计原则:分区定向疏散,不同功能区域不交叉。 5.2 疏散方式 看台前部疏散:观众疏散时全部往下走,通过最前排走道外侧梯段直接疏 散到露天空旷的运动场地上;看台后部疏散:观众疏散时全部往上走,通过最 后排走道外侧楼梯直接疏散至看台后部的室外地面;看台中部疏散:疏散时下 部区域的观众往上走,上部区域的观众往下走,至中部的看台疏散口处疏散至 看台下部的观众休息平台(休息平台一般为开敞的),再通过室外大台阶或均 匀布置的楼梯疏散至一层室外地面,此种方式适用于看台座位数较多的情形, 并且宜在休息平台处结合看台下部空间设置公共卫生间等服务设施。实际工程 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上述三种形式的组合。 5.3 疏散时间 每个疏散口的疏散时间要合理确定,详见下表 控制安全疏散时间参考值(分钟) 规模人数 ≤1200 1201~ 2000 室内 4 5 室外 4 5 . 设计时根据人流股数计算疏散时间,一般可取单股人流通行40 人/分钟。以上 表格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项目性质特点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