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博8383武汉城区有座体育场弧形设计20个入口当年看演唱会必去地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是传统的九省通衢之地,城市规模大,文化底蕴深厚。生活在武汉,虽没有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的巨型潮流氛围,但其实也别具一格,比如说什么国际赛事、大型活动、明星演唱会的,也会在武汉设立分场。通常来说,举行这类文化综艺体育类活动需要专用场地,像汉口闹市区就有一座这样的体育场,它建在交通主干道旁边,主场采用弧形设计,拥有20扇门,是当年看明星演唱会的必去地,它就是新华路体育场。
常年生活在武汉,对于这座城市里的大型综合体育场馆印象并不深,最为人熟知的估计是沌口的武汉体育中心,其次,东湖高新区的湖北省奥林匹克中心也算后起之秀,以此类推的话,东西湖区的五环体育中心也要榜上有名,毕竟规模摆在那里了。相对之下,位于汉口新华路的新华路体育场,不论在规模还是硬件配套上都要逊色不少,这估计与体育场的前身有关,谁让它原来是某位地产大王的私人健身场地呢。在此基础上扩建改造,让新华路体育场占据了历史的c位,先后被命名为中南体育场、汉口体育场、新华路体育场,名字一个比一个小气,让人难解。
不过,相比较规模上的有限,新华路体育场在交通环境上能够扳回一分。首先是周边环境,身处汉口江汉区热门地带,是核心中的核心,周边有中山公园、协和医院,还有大型生活和写字楼区,商圈光环明显。其次,在交通布局上,有新华路公交站、中山公园地铁站,毗邻解放大道新华路口,公共交通便捷。如此环境优势,非常有利于举办大型活动时观众人流的到达和疏散,同时也便于附近及周边居民抵达,充分利用体育场,可以说,新华路体育场在几大体育场里区位优势明显。
从建筑设计角度来看,几乎任何一家大型场馆设施都有设计理念和建设标准,新华路体育场也不例外,虽然是建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古董”,但它的主体建筑仍然“有迹可循”。体育场的主建筑是一座椭圆形超大综合体,整体风格借鉴了苏联建筑样式(那个年代的通病),占地130多亩,混合结构,有21层水泥坐板,设20个出入口,可容纳近3万观众。通过高空俯拍,可以明显看到体育场的边角圆润,看台和主场地分隔清晰,历经六七十年历史仍然坚固如初,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的施工精益求精,毫无水分可言。
当然,实际走进新华路体育场,感受最明显的是也是主场馆的气势之霸。沿着新华路主入口进门,一条中轴线主路直通场馆面前,两边是高大的行道树和零星的停车位,视线宽敞且开阔。继续走到会场大门前,两边岔开的辅路分别沿着弧形会场蔓延,好在有会场外墙上指示着的座位分区米博体育,即便第一次来也能流畅寻迹。20扇门以此敞开,观众有序入场,场外的辅路看着小气,场内的空间有点低沉,但走到内场后,视线瞬间开朗,前面巨大的弧形场地和看台非常震撼。顺着过道上看台,一层层往上走,视线慢慢放大,一览无余,非常适合观看综合赛事及活动。
对于这样一处综合体育场,最好的用途自然是观看赛事,不过,相对来说,似乎文艺类演唱会更得年轻人的喜爱。像当年小编在武汉读书的时候,就有很多明星来武汉开演唱会,有在沌口体育中心的,也有来新华路的,频率还很高,比如五月天、林俊杰、曾轶可、孙燕姿等都来过。一到演唱会的票务信息公开后,便有各种渠道的加价,学生们不上课,晚上转车前来,为的就是一睹明星风采,感受下热烈的现场氛围,至于听到什么,估计都是喝彩声。
综合来看,新华路体育场的硬件设施不如沌口体育中心,毕竟定位不同,但在这里也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热闹氛围。看演唱会的时候,距离闹市区近,隔壁的中山公园和协和医院里都能听到现场的音乐和喇叭声音,影响力极其深。看体育赛事的时候,灯光和观众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实际上也感染着附近的居民。曾有本地土著在赛事和活动期间,于自家阳台上全程观看,现场感受,与大厅里的电视同步,也是有意思的事件。不过,也因为是闹市区,导致新华路体育场后期发展潜力受阻,扩建无望。
当然,对于新华路体育场,不仅仅只有一座综合场馆,在场馆之外还有其他设施,旁边的小足球场就是亮点。别看那一个球场面积小,却是一席难求,使用都得提前预定,僧多肉少的区域里,这也是常态。小球场紧挨着新华路,门外都用巨大的铁丝网拦着,避免球类飞出去,因为它小,几乎成为学生的专属舞台。双休日里,利用这里的小场地来一场热身赛或者友谊赛,那玩得叫一个激烈。看着那些还在体育场小球场上运动的学生,小编也想起了当年读书的日子,让人难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