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江湾体育场小时候,每逢暑假,我常常去江湾体育场,那里有游泳池,学校的老师给我们办理了游泳卡,也算暑假作业,必须要完成的,游一次盖一个章。其实,江湾体育场离我家并不近,来回要走上一个半小时。有意思的是,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去游泳,一走到那里天就暗了下来,乌云密布,黑压压的都是低飞的蜻蜓。游泳池是露天的,那里除了标准池,还有一个“娃娃池”,半个月亮的模样,深不过小腿,孩子们最喜欢呆在三个喷嘴下面嬉戏。那时,整个体育场并不全部对外开放,一个室内的、一个室外的场馆都深锁着,我们竭力去打探,只见室内的堆满了杂物,室外的则是野草丛生。
即便这样,江湾体育场在我的眼里还是气势磅礴的。那时,我家附近也有个体育场,也是附带游泳池的,但场地和泳池完全无法与江湾体育场相比拟米博体育官方app下载,规模很小,所以,我每每顶着烈日去江湾体育场时,会想为什么这里不建得大一点呢。殊不知,江湾体育场在1935年10月建成时,可是被誉为“远东第一体育场”的。当时,江湾地区正实施“大上海计划”,以建立“新上海中心”与列强租界抗衡,而体育场便是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整个体育场由著名建筑师董大酉主持设计,有运动场、体育馆和游泳池,占地三百六十亩。用于田径和足球比赛的运动场为体育场之主体,大看台是长达千米的环形建筑,高十一米,共两层,计二十二级台阶,可容纳四万两千名观众。大看台设东西司令台,由白石筑成,上刻吴铁城题“上海市运动场”,高二十米,共三层,其左右顶巅各置一座古铜色大鼎。通过三个高八米的拱形大门可以进入大厅,空间高大,浑厚坚实,大拱门上刻有“国家干城”“我武维扬”“自强不息”三额。1936年的《上海市年鉴》称:“江湾体育场建筑之伟大、范围之广袤,其于体育场之地位,目下远东殆无与匹。”遗憾的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江湾体育场随整体规划中的“大上海计划”一起湮没了。
直至改革开放,江湾体育场才迎来新生: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历史性地选择了上海,并选择江湾体育场为主体育场;2007年,江湾体育场作为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主会场,声名远扬。近年来,为大力倡导全民健身,为市民提供体育锻炼场所,五角场街道配合有关部门对江湾体育场再度整修改造,这座一度落寞的“远东第一体育场”焕然一新,变身为休闲运动中心,辟有足球场、游泳馆、健身步道和羽毛球场,而体育场门前的下沉式广场,更成为这一区域的时尚中心,每一格台阶都被精心地绿化、美化、亮化了,啁啾的鸟鸣中,历史感与现代感互相照应。
如今,当我再次来到江湾体育场时,太阳高照,没有一丝乌云,历经沧桑的灰白的门楼,红色的砖墙,青绿的铁门,在一缕缕如同净水的阳光下,洗去了沉积的尘埃,显出勃勃生气。我还是忘不了我小时候常去的游泳池,现在其已穿上了“外套”,成了室内泳池,这样一年四季都可游泳了,而且即使在夏天,也不会再因为露天暴晒而成为“小黑皮”,也不会因为突下暴雨而在泳池内狼狈不堪。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原先的那个“娃娃池”依然还在,而宽20米,长50米,水深最浅处为1.2米,最深处为2.4米的标准池在室内显得格外宏大。我忽然想起,有一次,我在“娃娃池”里玩够后,起身走向标准池,那时,尚不会游泳的我只能在浅水区,紧贴池壁,踮起脚尖,抓住栏杆,把头浸到水里练习憋气,可那天不知怎么回事,我把深水区误认为浅水区了,而且还一下子跳了下去,结果迅速沉落,惊慌失措中,我又是划水,又是蹬水,后来倒是自己浮了起来,向上漂升的那一刻,我看见了越来越强的光亮,那是生生不息的可以自由呼吸的明亮的地方。